2020年6月,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以下簡稱“報告”),并對我國老齡化狀況做了預測和分析。
報告統計了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的增長趨勢:我國自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后,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預測在2022年左右,65歲及以上人口將占到人口總數的14%以上,屆時我國將完成由老齡化社會到老齡社會的轉變。
這意味著我國銀發經濟的發展面臨了新的機遇。報告認為,一方面要構建與老齡社會相適應的社會治理體系,另一方面要形成老齡化社會背景下的經濟增長新動能,發揮“銀發經濟”作用。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銀發經濟相關產業規模超過3.7萬億元,預計未來老年產品及服務市場將快速增長,2021年總體市場規模達到5.7萬億元。
面向老年人的銀發經濟產業被稱為“美麗夕陽中的朝陽產業”, 這萬億產業的背后有哪些驅動力?有哪些趨勢型創新?健康界通過走訪調研為您揭開萬億銀發經濟產業背后的商業秘密。
萬億銀發經濟仍處初期發展階段
依照發達國家經驗,人口老齡化可能會帶來經濟增長放緩的問題。但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也告訴我們,老齡化是大勢所趨,積極開發新方案、新產品和新服務,有望帶來新商機。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院李佳認為,“只要找準痛點、癢點、難點,他們(老年人)既可以是經驗豐富的生產者,也可以是實力強大的消費者。老齡社會下,商機依然無限。”
為了解當今中國銀發經濟入局者畫像,健康界聯合企查查以“老年”為關鍵詞,鎖定了國內近20萬家有相關業務的企業,整理出以下銀發經濟市場解析。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老年相關企業數量19萬家。其中,在業/續存企業達近15萬家。近十年來,相關企業注冊量逐年攀升,2019年相關企業注冊量達到2.74萬家,較十年前上升了561%。市場的壯大必然伴隨著優勝劣汰,2019年老年相關企業注銷量為0.53萬家,較2018年上升了48%,但企業凈增長率仍呈現增長趨勢。
在行業分布方面,批發和零售業、衛生和社會工作占據了銀發經濟產業的半邊天,行業占有率達49%。健康界分析,這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國老年人的訴求主要集中于衣食住行和醫療健康等基本生活服務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房地產行業以6%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五。據企查查分析,這主要得益于近幾年來老年公寓、長者療養院的建設的增多。
在企業規模方面,銀發經濟企業注冊資本多為100萬以內,占總企業規模的67%。100萬以上規模的企業,在市場占有率方面尚未拉開較大差距,從中不難看出銀發經濟產業入局者呈兩極分化的特征。健康界分析認為,該差異化主要是由于產業入局者商業模式不同所導致的。
例如,注冊資本在5000萬以上的企業有7%,多為醫療中心、老年公寓等企業。以上企業本身就處于重資產、高門檻賽道,因此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注冊資本都需要較大投入。
而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的企業則多為老年大學、老年協會和小型私人民辦老年公寓。以上商業實體多為小微企業,輕資產運營較多。
在資本運作層面,銀發經濟相關企業在創投圈不算活躍。以老年為關鍵詞索引相關企業,有公開披露資本運作的項目共計161家,其中上市公司72家,Pre-B及以上輪次較少,總計6家,A+輪及以前企業共計49家。
這表明目前銀發經濟相關企業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行業以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為主,行業巨頭不多,產業風口亦尚未來臨。
對此,天津樂聆智慧養老服務有限公司CEO金建紅認為,銀發經濟的確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拿業內發展時間較長的養老機構來說,投資周期較長,達到盈虧平衡至少需要8年時間,而一般的投資機構退出時間不過7年,顯然不符合投資邏輯。社區居家養老產業受困于多為小微企業、科技含量不高且固定資產少,因此并不被資本看好。至于銀發經濟里的互聯網企業,受資本追捧的多為頭部項目,較為早期的初創企業實則受關注度并不高。
關于銀發經濟細分產業的劃分,目前尚未有一個明確的官方分類。百度詞條中描述稱:“其范圍十分廣泛,包括衛生健康服務、家政服務、日常生活用品、保險業、金融理財、旅游娛樂、房地產、教育、咨詢服務等各個領域。”
管中窺豹。健康界此次細分出銀發經濟產業中與大健康相關性較強的五個細分領域,包括食品飲料、社交互聯網、養老地產、養老金融、智能硬件。就此一覽萬億規模的銀發經濟產業現狀。
養老地產高位攬財。總體來看,養老地產是銀發經濟產業中發展規模較為龐大的細分產業,甚至一度被等同于銀發經濟代名詞。
《中國養老產業白皮書》顯示,預計2020年我國養老地產市場空間將達到7.7萬億元,2030年將進一步擴張,達到22.3萬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下,各大地產商跑馬圈地。
根據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90+7+3”養老模式,我國主流養老模式的大致分層為:90%老年群體采取以家庭為基礎的居家養老;7%依托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提供日間照料;3%通過機構養老予以保障。另外近年來還興起了諸如寺院養老這樣的小眾養老模式。
雖然占據主流的居家養老看似與養老地產的關聯性不高,但由于養老地產屬于高額消費產業,而且不少地產公司正在開拓帶有養老概念的住宅、社區及房屋租賃業務,因此整個養老地產行業依然被業界看好。
此外,養老地產屬于地產細分領域。我國房地產行業自20世紀90年代起逐步走高,處于其中的養老地產領域自然獲益。“養老地產發展的確實比較好,其中還有一個原因是消費者有投資的傾向性。”金建紅補充道。
健康界總結梳理了多方信源得出,目前養老地產主要有以下三個商業模式:
1. 房地產開發模式:雖然以養老和適老化為賣點,但本質上仍然是房屋買賣交易,這是房地產開發商擅長且樂于投入的模式;
2. 養老服務商模式:主要通過差異化服務提高房產議價能力,同時圍繞養老服務展開新的探索和賣點,獲得增收;
3. 養老產品售賣模式:以老年人需求為主,為老年人提供適老化的產品及產品購買場景。在這一領域,日本永旺葛西購物中心是一個典型的創新案例。該公司自2013年起開始適老化改造,針對日本已經步入老齡的嬰兒潮一代,提供針對性產品及銷售場景;
整體來看,國內的養老地產產業仍處于以房地產開發模式為主的初期發展階段,“重售房輕服務”較為普遍,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目前該行業已有多家巨頭企業布局。其中既包括像萬科、綠地、恒大這樣的地產巨頭,也包括復星這樣的投資集團,還有像泰康保險、中國人壽這樣的保險公司。
養老金融緊隨其后。養老金融領域分為理財和保險類產品。理財類產品包括為老年人提供儲蓄、證券投資、期貨投資、理財咨詢等。但該領域魚龍混雜,此前不止一次被曝出以集資、以房養老等名義施行的老年理財騙局。
目前,保險是國際主流的養老保障模式。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圍繞相關金融工具總結出我國三支柱養老體系,涵蓋了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養老金三種形式。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認為,目前我國的老年金融正處于“第一支柱主導,第三支柱缺位”的現狀中。
此外,張憶東還認為,三支柱養老體系建設+商業養老險的資產配置優勢+需求、政策、險企盈利動機的交互作用,共同驅動商業養老成為保險行業的長期業務增長點。
目前,在該領域已經形成的商業模式包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養老社區和養老長期護理保險三種主流模式。
其中,保險公司泰康集團打造的養老社區(CCRC)模式備受業內看好。該模式主要采取出租方式,向老人提供養老住宿及日常照料和護理服務。其收費模式可以簡化為“押金/保費/會員費+房租+服務費+增值收入”。此外,在布局養老社區之余,泰康還為之配套了二級康復醫院,康復醫學、老年醫學、健康管理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滿足老年人全方位需求。
該模式的好處是可以將保險和康養結合起來,并以此為觸角,延伸到市場更為廣闊的大健康產業。“一方面,前瞻性地為長壽時代、健康時代通過保險的方式儲備財富資源;另一方面,積極地補充社會供給側的短板,通過“醫養康寧”高品質的基礎設施,來補充社會服務體系。”泰康健投副總裁兼泰康之家首席執行官邱建偉近期在健康界主辦的2020云端峰會上表示。
創新技術引領新行業快發展。隨著人工智能、5G、大數據、物聯網等創新技術的發展,銀發經濟產業注定要借助創新技術步入智慧時代。
這其中包括智能硬件、社交和互聯網等多個領域。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副院長左美云認為,“隨著老齡化的發展,在未來一段時間或許會出現“無錢養老”和“無人養老”相結合的情況,智慧技術的支持非常重要。”
在智能硬件端,目前市面上針對銀發經濟的特定產品,主要包括智能可穿戴、智能用品和智能家居三大類別。在智能可穿戴方面,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是行業里的主流產品。通常,此類產品大多具備走步測量、睡眠檢測、心率監測、血氧監測等功能。
智能用品領域針對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會有部分產品的智能改造與升級。比如方便日常生活的智能輪椅、提醒吃藥的智能藥盒和針對帕金森患者的防抖動勺等產品。
智能家居領域的各產品主要是圍繞適老化改造提供,比如針對獨居老人提供方便其日常生活的智能門鎖、智能馬桶等,針對日常安全提供的智能煙感、智能監控以及針對緊急情況提供的緊急按鈕設施。
目前針對銀發經濟的智能化產品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缺乏專業、帶有針對性設計的產品,因此會導致產品可及性受到打擊。
信息來源:健康界整理
社交和互聯網端產品也是近年來銀發經濟產業中增長較為迅速的一環。雖然老年人觸網比例相對較低,但在互聯網化日益普及的現在,這一數據正在快速增長。
2018年,騰訊應用寶發布的《老年用戶移動互聯網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國內老年網民數量達8028萬人,占老年人口比例的20%。雖然絕對基數不高,但自2012年以來,老年網民數量增長達130%,這一速度是整體移動互聯網普及速度的1.6倍。得以預見的是,未來老年網民增速將持續走高。
目前,針對老年群體,已經有部分垂直產品問世。其中日活近200萬的糖豆廣場舞已經成為這一領域的明星企業。除此之外,老年大學、老年社交、老年社區等產品也正在互聯網銀發經濟的藍海中撈金。成立于2016年的瞄準中老年圖文制作及分享社區美篇已經擁有超1.2億注冊用戶;攜程前高管李喬也已創立針對垂直中老年人群市場提供在線文娛、直播課程等社群服務的紅松學堂。
信息來源:健康界整理
食品飲料創新力不足。食品飲料領域是銀發經濟產業中較為傳統的領域。針對銀發族提供的老年產品多集中在保健品和老年奶粉領域。
《2019-2020老年人食品消費及創新趨勢》數據顯示,定位在老年目標人群的視頻產品中,乳制品個數占據約95%。不難看出,銀發族食品飲料產品存在的明顯問題在于品類過于單一。
在淘寶中搜索的數據也正是了這一點。輸入老年食品關鍵詞,會發現目前的老年食品多集中于保健品、老年奶粉、無糖食品三大領域。此外,一些以人參、蟲草、靈芝孢子等為原材料的補品及補劑產品近年來市場聲量逐步提高。
老年飲品的產品單一程度明顯高過食品領域。該領域的產品多為復合果汁、液態補劑、液態奶和液態植物蛋白飲。但果汁和植物蛋白飲品的產品創新度顯然不及目前市面其他品類。
以果汁為例,目前市面上主流健康產品為NFC(非濃縮還原汁)產品。而淘寶數據顯示,該品類銷量高的產品分別是無糖果汁和濃縮還原汁。顯然無論是產品的科技含量還是創新程度,均不高。
信息來源:健康界整理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老人經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方向,但需要企業有恒心、耐心和實力來進行相關布局。如果食品飲料企業想在銀發經濟產業發力,需要兼具療效、口碑和客戶粘性。“科普和教育成本非常高。”朱丹蓬總結道。
雖然銀發經濟產業規模龐大、市場廣闊,但整體上行業創新力仍有待提高。借鑒發達國家及行業中的創新經驗,有望為銀發經濟產業帶來莫大啟發。
健康界總結了國際諸多銀發經濟產業案例,發現成功的案例大多有如下特征:
1. 適老化-這是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主要指在住宅或商場、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中充分考慮到老年人身體機能及行動特點做出的相應設計,以滿足已經或即將進入老年生活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在這一領域中,荷蘭的生命公寓是一超典型案例,該模式曾一度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養老項目”。生命公寓顛覆了傳統養老模式,將養老中心變成社交中心,對全社會開放。李佳認為,其更“像是Shopping Mall的老齡升級版”。在該項目場景中,家庭主婦可以到生命公寓超市購物、白領可以到此午餐、孩子們可以來上網和喂養動物,甚至每周末還會上線跳蚤市場。同時,這里以激活老人自理能力為核心,以防病為要點,并配備專業的護理人員。這種充分滿足精神及健康需求的養老公寓模式,幫老齡化問題嚴峻的荷蘭實現了從福利國家到參與型社會的巨大轉變。
2. 信息化-同樣是老齡化問題嚴峻的日本在2018年實施的改革中提出了信息化概念,促使日本科技企業為銀發經濟產業加大投入。在日本養老院,照護機器人產品相當普及。有消息指,根據日本的機器人戰略,政府希望到2020年,有五分之四的護工接受機器人提供的支持。目前,日本養老院已經入駐了陪伴機器人“索尼AIBO機器狗”、康復機器設備“Tree”、電話機器人“RoBoHoN”等產品。日本先進工業科學技術研究所的機器人創新研究主任Hirohisa Hirukawa曾在日本國際新聞中心的展示活動中表示,該公司接下來的研究重點還包括可穿戴式移動設備和技術。此外,日本還將信息化能力用于精準醫療領域,提出精準醫療和詢證醫療領域。比如通過大數據分析計算,判斷針對75歲以上人士哪些藥物有用,哪些藥物是過度醫療或浪費診療。
3. 模式革新-銀發經濟產業可以有多重模式革新。比如由美國人埃德加·卡恩倡導,提出于1980年的時間銀行理念,正在被多國效仿。所謂時間銀行,是指志愿者將參與公益服務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當自己遭遇困難時就可以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我國知名養老機構綠康醫養在2017年底推出了類似項目。在杭州濱江綠康陽光家園,年輕人只需要每個月交付較低資金,就能入住大約30平方米的類似酒店標間的養老院房間。條件是每個月都要參加養老院的總時間不少于20小時的助老志愿服務。通過這種陪伴式服務,給老年人帶來心靈歸屬感的同時,還能幫助年輕人解決部分房租壓力。
當然,中國銀發經濟產業自有其特殊性。目前我國的老齡化呈現出超大規模、超快速度、超高水平和超穩定結構的四大特征。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曉曾撰文表示,中國老齡社會有許多特色,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教訓,但可借鑒的不多。為此,中國需要全方位的創新舉措。
事實上,中外環境不同導致銀發經濟發展狀況有差異。金建紅表示,我國的特殊性在于人口基數大、老年人群體量龐大且增長速度快,因此更需要高效便捷的科技及服務體系。
縱觀目前我國銀發經濟產業新趨勢,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該領域有望在以下三個方向上率先取得階段性成果:
1. 向服務導向性轉變-可及性是銀發經濟面臨的一大問題。無論是養老還是智能硬件和互聯網領域,傳統的形態轉變并不能真的產生行業價值。在養老產業浸淫逾10年,金建紅最大的感受是,“技術需要用服務去感染,老年人需要用服務去感染,只有好的服務,服務細節讓老年人滿意了,才有用。”
2. 以科技能力彎道超車-對比中外銀發經濟產業會發現,國際上的經典案例大都在強調模式和商業創新。除日本外,大家對技術能力的滲透強調不多。但這恰恰是中國銀發經濟產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在這一領域,不僅包括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產品,更應當涵蓋以大數據驅動的降本增效能力。比如健康險、新藥研發、慢病管理等領域。
3. 互聯網化的產業新機會-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中年網民年歲增長,可以預見的是銀發經濟互聯網領域將有長尾增長。這部分老年人通常有一定經濟實力,尚未被互聯網洗滌,因此產業的后發優勢明顯。但目前真正適合老年用戶的優質產品明顯稀缺,因此這一藍海市場仍有較大機會。
現代社會豐富的物質資源、完善的技術儲備及傳承能力似乎令老人一瞬間變得“無用”。但對于長壽時代的每一個人來說,一個超級機遇正在朝我們襲來——變老只是物種衍變的生理規律,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更好的心態、更多樣化的生活和更豐富的經歷讓自己活得精彩。
因此,銀發經濟萬億規模僅僅是個開始。數據顯示,到2050年,我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將接近5億,屆時銀發經濟市場潛在規模或達百萬億元,銀發經濟這一美麗夕陽中的朝陽產業前路可期,現在出手完全不晚。
注:本文轉載自健康界。